
什麼是子宮肌瘤?
子宮肌瘤,也叫子宮平滑肌瘤,是由子宮肌肉組織異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,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。子宮肌瘤通常發生在30至50歲的女性身上,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,但部分可能會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、腹部摸到腫塊,或者因腫瘤壓迫而感到不適。由於可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,子宮肌瘤也是導致子宮切除術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子宮肌瘤有什麽症狀?
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,但部分人還是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:

經期過長或經血量過多
這可能導致慢性貧血,使患者感到疲憊或乏力。

骨盆壓迫或疼痛
特別是肌瘤較大時,可能壓迫鄰近器官,導致不適感。

排尿頻率增加或排便困難
肌瘤的生長可能壓迫膀胱或直腸,影響日常生活。

不孕或流產
子宮肌瘤可能改變子宮內環境,對受孕過程造成影響。

腹部摸到腫塊
有些患者可能注意到腹部有異常腫脹或硬塊感。
子宮肌瘤的種類
子宮肌瘤的病因
子宮肌瘤的確切成因目前尚未完全了解,但研究顯示,若家族中有子宮肌瘤病史,罹患的機率會較高。此外,這可能與體內荷爾蒙(如雌激素和黃體素)的比例失衡有一定關係。
一些可能增加子宮肌瘤風險的因素包括:
- 肥胖:肥胖會改變體內的荷爾蒙環境,增加雌激素的分泌,進一步促進肌瘤生長。
- 飲食習慣:
- 過量攝取紅肉(如牛肉、豬肉)可能提高肌瘤的發病率。
- 蔬菜和水果攝取不足也可能增加風險,因為缺乏抗氧化物質可能削弱細胞防護能力。
- 年齡因素:肌瘤多見於30至50歲女性,尤其是接近停經前的階段。
- 其他因素:月經初潮年齡較早、未曾生育或壓力過大,也可能與風險增加有關。
子宮肌瘤的診斷方式
診斷子宮肌瘤時,醫師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和檢查結果做出判斷。以下是常用的檢查方法:
- 骨盆檢查:透過觸診了解子宮大小是否異常,通常作為初步檢查。
- 超音波檢查:
- 腹部超音波:適合檢查大範圍的肌瘤。
- 陰道超音波:能更清晰地檢視子宮內部細節,是診斷的主要工具之一。
- MRI檢查(核磁共振):
- 用於詳細評估肌瘤的數量、大小和位置,特別適合需要精準治療計劃的患者。
- 子宮鏡檢查:將小型攝影裝置通過陰道進入子宮,直接觀察內部是否有黏膜下肌瘤。
- 血液檢查:排除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貧血或經血過多問題。
這些檢查能夠幫助醫師全面了解肌瘤的情況,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建議。同時,早期檢查有助於降低肌瘤對生活品質的影響。
迷思與常見問題
肌瘤一定要手術嗎?
不一定。手術的需求取決於肌瘤的大小、位置和症狀。
- 需要手術的情況:肌瘤過大導致壓迫周圍器官、經血過多造成貧血,或是影響受孕能力。
- 不需要手術的情況:無症狀的小型肌瘤,或症狀輕微且可用藥物或非侵入性療法控制時,通常只需定期追蹤即可。
子宮肌瘤會癌變嗎?
極少數情況下會惡化為惡性腫瘤(稱為平滑肌肉瘤),發生率約為0.1%-0.5%。
- 特徵:快速增大的肌瘤、有異常疼痛或突然出現的症狀需要立即就醫檢查。
- 建議:定期檢查是早期發現和預防的最佳方法。
懷孕會影響子宮肌瘤嗎?
懷孕期間,子宮肌瘤可能因荷爾蒙變化而增大,但多數情況不會影響胎兒或懷孕進程。
- 可能的影響:
- 大型肌瘤可能壓迫胎兒,增加早產或胎盤早剝的風險。
- 若肌瘤位於子宮內壁,可能影響胚胎著床或胎盤發育。
- 應對:孕期需密切追蹤肌瘤變化,必要時調整分娩方式(如剖腹產)。
子宮肌瘤會影響我懷孕嗎?
子宮肌瘤通常不會完全阻止懷孕,但某些情況下可能降低受孕成功率。
- 影響受孕的因素:
- 黏膜下肌瘤:位於子宮內膜下,可能干擾受精卵著床。
- 過大的肌瘤:改變子宮形狀,影響精子或胚胎進入的路徑。
- 解決方法:若肌瘤影響生育,可透過微創手術或非侵入性治療移除。
子宮肌瘤摘除後能正常懷孕嗎?
摘除肌瘤後不會影響正常懷孕,但需要考慮手術範圍和子宮的修復能力。
- 小型肌瘤摘除:一般不影響子宮結構,術後即可計劃懷孕。
- 大型肌瘤摘除:可能導致子宮壁變薄,影響自然分娩能力,建議考慮剖腹產。
子宮肌瘤只發生在生育年齡的女性嗎?
雖然子宮肌瘤多見於30至50歲的生育年齡女性,但停經後也可能出現肌瘤,尤其是停經期間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。
- 停經後的變化:雌激素減少後,肌瘤通常會縮小,但仍需定期追蹤以避免潛在風險。